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823节
作者:
不吃小南瓜 更新:2024-08-02 16:22 字数:2951
激光的制造过程,就是围绕激发控制更强的光。
正因为难点是在激发光源上,王浩口中的“利用足够强的光源”,就让唐洪超不太理解了。
有了足够强的光源,不就解决了大部分问题?
赵金华有些得意的做了解释,“唐教授,我们是利用一种最先进的手段制造出纯粹的光。”
“温度高、光的强度足够……”
“只有多、没有少!”
他用了一句话做简短的形容,后来干脆说道,“等你看过我们的实验就知道了。”
唐洪超团队被招待着去了临时宿舍。
等到了下午的时候,他们就去了实验用的山洞,邓凯之马上指挥做了新一轮实验。
他们的实验一直在进行,要不断的调整参数来收集数据。
唐洪超团队旁观了实验。
山洞里的实验是不适合旁观的,他们是在办公楼的监控屏幕上看的实验,然后心里剩下的就只有惊讶了。
“全都是光?”
“直接制造出这么强的光?好像是个太阳啊!”
“这个装置用来当做激光武器的光源,制造出的强激光威力……难以想象啊!”
王浩在旁边听着直咧嘴,“唐教授,我们这个装置可不是为了制造激光武器,实际上,这是一个能源内核。”
“我们需要利用制造出的强光,集束在一起制造出强激光,你是这方面的专家,看看情况,设计一下怎么去制造……”
“这个对我们的研究很重要。”
唐洪超满心都是激动。
作为一个激光武器专家,他觉得自己来到了天堂,研究一种完全不用考虑激发光源的激光武器?
这就像是建发电厂,完全不用考虑能源,不用考虑转化效率问题。
扩建、再扩建,就可以了!
……
等实验结束以后,唐洪超就和邓凯之、赵金华等人讨论起来。
王浩并没有参与其中,他让研究组配合唐洪超进行实验,实验并不是能直接做的,首先还是要进行设计,再进入到制造阶段。
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的材料,设备,都要慢慢运送过来,需要等待不短的时间。
王浩交代好工作以后,就去了湮灭力场实验基地。
超级雷达技术,迫在眉睫!
之前王浩的研究用不到超级雷达技术,也只是军方需要这项技术而已,他自然就不在意进展问题,只是给予足够的多的支持,让沈会明放手去做研究。
现在就不一样了。
光压发动机要保证自身安全,就必须要有‘最明亮的眼睛’,能检测到一切潜在威胁目光。
超级雷达技术就非常重要了。
等到了湮灭力场实验基地,王浩就直接去了材料检测中心,找到了沈会明团队所在的地方。
沈会明团队是在材料检测中心的一个角落。
他见到了王浩以后,有些得意的做起了汇报,“通过湮灭力场内部释放一阶波的研究,我们已经能制造各频率的电磁波,最强能激发出远超x光的高频波……”
“任何频率的一阶波,都可以激发出来。”
王浩疑惑的问道,“所以说,你们已经研究出了能使用的一阶短波雷达?”
“额~~~”
沈会明张了张嘴没有说话,他刚才带着王浩去了后面,就看到一个30多米高的巨大设备。
这个设备大多数都是空壳,两边和上下都立着很多金属柱,还有好多的金属挡板不知道有什么用。
王浩能一眼就认出的材料,是几块大挡板上的‘棕金’。
那肯定是反射电磁波用的。
大型装置的中心是湮灭力场发生装置。
沈会明说道,“虽然能够制造出来,但是输出很不稳定。每一次知道都要重新开启装置,要用两千千瓦以上的强功率电流激发。”
他补充说道,“任何研究都是这样,就像是几十年前的超级计算机,也是个大块头,我们一直研究缩小化问题。”
王浩疑惑的皱眉,“问题在哪呢?”
沈会明道,“其实还是最开始的问题,电磁脉冲不稳定,我们只能用强电流来保证输出,在场力内部电磁场设计上,我们已经修改了很多次,现在已经是最大效益了。”
“最后我们还是决定大型化来做,等外层脱离力场就会很麻烦,制造出的一阶波能量会弱化,也就是会快速消散。”
“外面的大型金属装置,好多都是用来增强信号的。”
“因为需要强电流,装置就要反复启动,还要排热……”
沈会明连续说了很多。
王浩一直认真听着,他对于雷达技术了解的不多,也不懂具体难度有多大,他想了一下干脆建立个任务。
【任务三】
【研究项目名称:现有技术基础下研发一阶短波雷达(难度:b)。】
【灵感值:0。】
当看到任务难度的时候,他顿时惊讶的张大了嘴,“沈教授,我很确定你们距离成功已经很近了。”
他问道,“你们在场力内电磁装置设计改进上卡了多久?”
“五个月,快半年了……”
“也就是说,你们用的是半年前的技术?”
“对。”
王浩很无奈的摇摇头,决定道,“这样吧。这几天我就留在这里,和你们一起做场力内电磁装置的设计改进工作。”
“我们争取能在一周内完成新的设计,解决这个问题,好吧?”
“……”
沈会明经的张大了嘴,他掏了掏耳朵生怕自己听错了,“王院士,你说要和我们一起研究,还说……一个星期?”
“对啊?怎么了?”
“这个……”
沈会明带着惊讶解释道,“我不是不相信您,但您不做雷达研究,而且一个星期太短了吧,我们五个月都没有进展!”
王浩抿了抿嘴没有说话,不在意的神情已经表明了态度。
第五百五十四章 功率平衡性问题?技术组长:这是人脑吗?
b级任务,难度很低。
当然也不能说没有任何难度,在技术设计方向上的研究,只需要想出一个合理的方案就能够解决。
王浩在了解难度以后,就决定留下来解决问题,不能让研究再继续拖下去了,否则也不知道沈会明团队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完成。
这也是很正常的。
好多的技术研究难度并不高,若是找不到问题的关键,可能会卡上几年也说不一定。
沈会明团队的研究已经卡了五个月,他们后来干脆用扩大信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说明已经走上歧路。
王后并没有着急开始,而是先去了基地宿舍休息,准备第二天再养足精神具体看看究竟问题在哪里。
另一方面。
沈会明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他自认为是电磁波的专家、雷达研究的顶尖人士,专业领域方向上他还是非常有自信的。
在电磁波、雷达的研究领域上,王浩就是个纯正的外行,一个外行说是要一个星期,解决他们卡了五个月的技术难题?
这实在有些不能接受。
沈会明自认为还是非常信任王浩的,但他还是不能接受王浩说的‘一个星期解决问题’。
他们的研究一直围绕制造稳定的一阶电磁波,希望能够实现场力内制造,技术问题的关键制造高阶电磁脉冲上。
现在的设计已经是‘最完善的’了。
“研究的关键在于,场力内部电磁脉冲装置的设计,这根本还是在于最大化能量效益……”
“现在的装置,能量效益是不稳定的。”
“一个星期……”
“王院士要解决这个问题……”
沈会明说的都苦笑的摇头。
他们的研究进展确实值得骄傲,因为他们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制造电磁波,也就是激发制造出电磁脉冲。
利用瞬时爆发的电磁脉冲来制造一阶电磁波,就是他们团队研究出来的技术,这样释放出的电磁波能量很高。
能量高,是非常关键的。
一阶波想要在常态环境下保持稳定,而不会快速的‘降阶’消散,就必须携带足够的能量。
这种能量不是说‘频率’高,而是制造的波粒子范围大、数量多。
新技术,也就意味着没有参照。
他们想要最大化内部能量效益就很困难,团队在研究的过程中出台了好几种方案,而现在已经是改善过很多次的方案了。
即便如此,内部电磁脉冲依旧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