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84节
作者:不吃小南瓜      更新:2024-08-02 16:10      字数:3267
  老师?
  “胡老师?”丁志强顿时惊讶的张大了嘴。
  胡敏丽是他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老师,每次上课都喜欢点他回答问题。
  现在竟然和他坐在同一间教室并排的位置,一起听课?
  胡敏丽朝着丁志强点了下头,不在意的继续扭过去,还提醒了一句,“别开小差,认真听,听王教授讲课,多好的机会啊!”
  “王教授那么看重你,你可要更认真一些!”
  “嗯……”
  丁志强含泪点了点头,只能继续抬起了头。
  下次……
  再也不坐角落了!
  ……
  课程结束。
  王浩和教授针对教学进行了交流,几个教授都赞叹他讲的好,其他人的点评也是一样的。
  对此,王浩只能谦虚上几句。
  在教学上来说,他确实有一定的方法,而且会为每堂课做充分的准备,但要说教学能力能超过老教授,就实在是有些夸张了。
  之所以其他人觉得他教的好,是因为《教学的馈赠》提供的理解加成。
  这个东西是学不来的。
  王浩和一群人客套了一番也就离开了,他迫不及待的回到了办公室,就开始记录起脑中获得的灵感。
  s+级任务灵感值提升,对于现在来说,就真的只是数字而已,他最直接的收获是,在变换替代方程上的想法。
  这个想法利用了数学分析手段,能够得出和原方程很近似的方程,而且分析转化方式并不那么复杂。
  方法不复杂,自然具有实用价值,而得到的替代方程,也是一种偏微分方程,只不过是偏分方程中的特例,是能够求出精确解的,甚至可以用计算机手段去求解。
  他把想法记录下来以后,就开始了替代方程和原方程的近似论证。
  这个工作消耗了一天时间。
  一直到第二天的中午,王浩才完成了论证,随后开始打起了代码。
  他要制造一个求解替代方程的程序,做到只要输入相应数值,就能运算得到精确解。
  这样有了更加简单的转化方法,有了求解的固定程序,再加上求解的近似度更高,应用价值就非常高了。
  于此同时。
  傅春杰找媒体报道的事情也开始落实。
  有一些小媒体、自媒体人,发布了有关《ns方程求近似解重要性》的文章,文章针对ns方程进行简单介绍,再强调ns方程应用范围很广。
  其中两个例子非常引人关注,一个就是战斗机,一个是潜艇。
  战斗机需要面对很强的风阻,涉及到空气动力学,空气动力学就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离不开ns方程的。
  潜艇,自然也一样。
  潜艇要加速,需要对抗海水的巨大阻力,外形设计上肯定要运用到ns方程。
  两个例子摆出来,说ns方程关系到战斗机和潜艇的设计,都感觉是ns方程求解的研究,已经被提升到战略意义上,自然就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再接下来就是谈到国际上ns方程的研究,谈到最有应用价值的求近似解研究,自然就会谈到傅春杰的名字。
  最后就进入了主题,说傅春杰的成果有多么重要,应用有多么的广泛,他依靠这个成果,被邀请到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进行报告,等等。
  当然了。
  傅春杰的人脉再广,也只是媒体中的一个小圈子而已,好多媒体发现有新的内容吸引人,自然就跟风做了报道。
  在这些报道中,也少不了对于ns方程和战斗机、潜艇设计关系的介绍,但接下来有没有傅春杰就完全看撰稿人的想法了。
  他们也谈到了其他在流体力学研究上有贡献的科学家,也谈到了一些国外的相关的研究。
  但不管怎么样,好多人都知道了,ns方程求解近似解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个的报道,一个个的科普。
  这成为了数学圈近来唯一‘出圈’被放到公众视线的内容。
  办公室里都有人在谈。
  朱萍就说道,“这两天总是看到这类文章,我还以为就自己有兴趣,真是没想到,还真是有很多人看,王浩,你不就在研究ns方程吗?”
  “你看看这些报道,ns方程火出圈了啊!”
  王浩打开手机,看了朱萍发过来的几个链接,都是和ns方程求近似解有关,下面还有好多的讨论。
  一时间,他感到有些迷茫。
  看着电脑上已经写好,并投稿给《数学新进展》的论文,他顿时感到更加迷茫了。
  虽然很确定自己的研究,应用价值非常高,但关键是……论文还没发啊?
  难道有人偷偷的监视自己?
  知道自己在研究什么,就提前曝光一下?
  王浩赶紧查看了一下摄像头,又仔细检查了电脑,又给电脑做了杀毒,确定没有人监视自己。
  但是,论文都还没有发,宣传为什么已经提前开始了?
  第一百五十一章 傅春杰:舆论热搜?主角竟然不是我?
  大众舆论中出现了数学类的科普内容,而且还是难度非常高的ns方程。
  普通人还不会多想什么,只是当个新闻报道看一看,有兴趣的看了以后,还觉得增长了知识,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绝大部分人不会显得太深入。
  舆论上什么样的报道都有,科学相关的报道也有很多,出现一个数学类的报道也是正常的。
  但是涉及到的相关人士就不一样了。
  东港大学数学研究所的一间办公室里,钟明初刷到了一篇报道,看完以后就觉得不对劲,他在网络上进行了搜索,发现有很多类似的内容。
  其中傅春杰的名字出现的频率很高。
  他顿时对其他人说道,“你们看这些个报道,是不是和傅春杰有关系?”
  其他几个教授也看了看报道。
  潘卫国也在办公室里,疑惑的问道,“这还能和傅春杰有关系?”
  他是那种死研究数学的人,不会把事情想的太深入,但钟明初一说还是反应过来,“难道傅春杰还想争个奖?”
  “应该是。”
  有个教授说道,“傅春杰都五十多岁了,再不拿奖就没机会了。”他说着不屑道,“不过这种手段也太下作了,而且,也没意义。这一届,他明显是不可能了。”
  其他人也跟着点头。
  之前的时候,陈省身数学奖还有悬念的,因为竞争的人比较多。
  钟明初肯定是最有机会的,他是代数几何、数论方向的顶级专家,曾经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后来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以后,还进入了科学院数学系,八年前才来到东港大学,快速升为数学系主任。
  他入选过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拿到过拉马努金奖、获得晨兴数学金奖,等等。
  钟明初身上的荣誉,绝对不是一般人可比,而他已经有48岁了,比资历都是遥遥领先。
  这一届陈省身数学奖,钟明初几乎是‘内定’的获奖人,他从来没有为此担心过。
  但是,另一个获奖人,就说不一定了。
  圈子里好多人都说傅春杰有机会,但也只是说说而已,并不表示他能够获奖。
  这主要是因为,傅春杰能拿出的顶级成果很少,也没有获得足够重量的国际奖项。
  唯一的辉煌历史,就是凭借ns方程近似解的成果,到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过报告。
  当然傅春杰也拿到过一些小的奖项,比如省级科技奖,先进工作者奖、晨星数学铜奖之类,但档次上来说就差的多了。
  后来突然冒出一个王浩,连续完成了好几个数学顶级的研究。
  陈省身数学奖一下子就失去了悬念。
  排资论辈,前提是大家的成果差不多。
  如果出现成果非常高的学者,资历就不再是问题了。
  陈省身数学奖最年轻的获奖者为34岁,之所以能早早的获奖,是因为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上取得了很多的突破,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连续发表了七篇论文,发表的期刊还是阿迈瑞肯《数学年刊》和《数学发明》。
  现在的王浩也一样,他发表了好几篇数学顶级成果,都在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自然就能够获得陈省身数学奖。
  几个教授不断讨论着,都对于傅春杰的手段很不屑。
  潘卫国很生气的道,“他这样做是想跟你争,还是跟王浩争?”
  “要是真让他获奖了,这个奖就完了,数学会名声扫地啊!”
  钟明初也感到非常不满,他和几个教授讨论了几句,出了办公室以后,就和数学院的院长洪维国说起了这件事。
  洪维国听了以后安慰道,“你也别在意,这个奖,他傅春杰争不走,跳梁小丑跳的再欢,有什么用?”
  “最近,我们不是要宣传吗?正好,我和宣传科那边儿说一下,就宣传一下我们的优秀数学博士。”
  “啊?”
  钟明初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东港大学的宣传科一直很忙,主要因为合金实验室事件,还出现一个被逮捕的教授,对于高校的名称是个很大的影响。
  他们一直在做宣传,希望能挽回一些名声。
  洪维国到宣传部转了一圈,把事情说了一下。
  很快,东港大学就发布了公告,微博以及媒体方面,也同步进行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