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113节
作者:木兰竹      更新:2024-08-02 15:34      字数:3952
  但李玄霸毕竟年纪不大,他虽早听闻唐国公府三郎君的才名,只以为李玄霸只是在读书上是神童,没想到李玄霸居然真的要招他为家臣。
  颜真严肃道:“若三郎君抬举在下,在下愿为三郎君效犬马之劳。只是三郎君不再考虑吗?以三郎君的地位,长大后选家境较差的世家子弟为家臣文吏也轻而易举。”
  李玄霸道:“我用人不看家世,只看眼缘。”
  颜真愣了一下,苦笑道:“是眼缘,不是才华?”
  李玄霸半开玩笑道:“你还没有显示出自己的才华,我如何看才华?所以这次我给你一个展现自己长处的机会。”
  颜真叹了口气,拱手作揖道:“在下惶恐。但……请三郎君给在下这个机会!”
  李玄霸道:“好。不过你还是先写信告知父母。若你父母认为‘父母在,不远游’,你还是以孝为主。我可以为你寻其他事做。”
  颜真道:“兄长在家奉养父母。我自来东都后,父亲母亲就笑称,当做没我这个儿子,让我自行寻找前程。若实在是过不下去,再回家磕头认错,给我一份家产从商去。所以三郎君尽可放心。”
  李玄霸道:“那就过来,我和你介绍一下你需要做的事。”
  李玄霸带着颜真来到了印刷工坊中自己休息的房间,从怀里拿出了一卷书稿递给颜真。
  这一卷书稿记录了南海诸国的情况。
  李玄霸道:“陛下即将派屯田主事常骏、虞部主事王君政出使赤土国。我已经和常主事和王主事说好,你以商人身份跟随使臣前往赤土国,在沿路诸国为我搜集一些特产。”
  赤土国的位置在后世的马来半岛,即东南亚。
  颜真本以为李玄霸是想搜集象牙、香料等传统海货。李玄霸在各个国家标注的想要搜集的特产,却是一些如今大隋也能见到的农作物,比如小麦、水稻、甘蔗之类。
  颜真好奇:“三郎君可否能告知在下挑选特产的原因?在下才好知道该定什么标准。”
  李玄霸道:“令尊耕读,你跟着下过地吗?”
  颜真道:“在下会种地。”
  李玄霸道:“育种选种有了解吗?”
  颜真思索了一会儿,恍然大悟道:“种田的种子不能一直用自家田地留存的种子,产量会逐年降低。父亲常与周围农家交换种子,一块地里有时候还会种上从不同地方搜集的同样种类的种子。三郎君是想引进外夷的种子?”
  李玄霸没想到颜真居然一口说中了重点。看来颜真父亲的“耕读”不是做个样子,是真的有认真在耕种。
  他对颜真的父亲有一些好奇了。
  县令之子也是官宦之子,他还娶了豪商之女,家境肯定不差。这样的人能认真琢磨农事,说不定好好培养一下,能写部农书出来。
  李玄霸道:“我让你搜集外夷作物,确实是想试着与中土作物混杂种植,看能不能培育出更好的品种。再者,他们本地一些特色农作物,说不定也能移植到中土来。”
  李玄霸虽然没有亲手种过田,但网上讨论种田是热门话题,他对简单的种田知识略知皮毛,知道一个国家的粮食种子种类越杂越好,许多高产作物都是杂交出来的。
  虽然后世的救荒高产作物大多来自美洲,除非他哥当皇帝,否则自己想要去寻找美洲十分困难。但东南亚和南亚也有许多农作物可以引进。
  比如甘蔗和粗绒棉。
  华夏很早就开始种植甘蔗,但制造蔗糖的技术不发达,甘蔗多直接取汁食用。
  东南亚和南亚的甘蔗品种更好,出汁率更高,还有独特的制糖技术。
  隋唐高层都嗜甜,唐太宗就是其中翘楚。
  唐太宗曾派人去印度求取更好的甘蔗品种,学习甘蔗制糖技术。“留学生”学成归来后,唐朝的制糖技术很快就远超西域和印度。
  李玄霸先帮他哥把这件事做了,让他哥在能吃糖的年龄吃腻甜食,别老了还嘴馋。
  李家人的三高和糖尿病,大部分都是自己贪图口腹之欲作出来的。李玄霸为了规正二哥的饮食习惯,真是操碎了心。
  李玄霸科学素养不高。他就算引进了东南亚的作物,也不能让唐朝的农业技术有多少突破。
  让颜真去外域搜集特色作物,不过是一个迷惑他人的幌子,顺带给自己刷一层忧国忧民的名声。
  虽然将来他当了大唐亲王,在大隋的名声不重要。但有一层忧国忧民的名声,他才能更好招揽人才。
  不过,李玄霸让颜真随同出使赤土国搜集东海诸国特色农作物,只是计划的第一步。
  当颜真往返几次外域后,李玄霸就会图穷匕见,让颜真搜集一些禁用物资。
  比如武器、甲胄、马匹。
  南海诸国很早就与中原有交流,冶铁技术也得到了发展;东南亚和南亚的一些马种也不比西域差;在战船技术上,南海诸国更是遥遥领先。
  唐初和倭国会有一场水战——白江口之战。虽然那是唐高宗时期的事,但李玄霸想试试为大唐提前攒一攒战船,在倭国挑衅大唐之前,能不能让他哥提前打到倭国本土去。
  历史中倭国画唐朝地图的时候,曾把九州岛直接画做了大唐领土,厚颜无耻地自称大唐人。
  李玄霸是个好心人,想为他们正名。
  倭国其他地方太穷太远,但九州岛还是很不错的,可以允许他们加入大唐。
  李玄霸自穿越后,一直着眼于自己和小家。
  为唐倭水战做准备,是李玄霸目前唯一想做的有利于后人的大事。
  如印刷术或者收集良种的事,虽然有利于当下,但对整个华夏历史而言,早一些或晚一些做这些事,对华夏的未来影响都微乎其微。
  这些目的,李玄霸现在不会告诉颜真。
  若颜真能圆满完成他现在布置的任务,真的成为了他的心腹,他才会将后续事交给颜真。
  之后李玄霸的心腹都会丢到海船上历练。
  陆地上太安稳了,海上更能锤炼人的意志。
  李玄霸对以后跟随自己的心腹要求不高,只要意志够强,出身和学识都无所谓。
  他甚至不担心属下有野心。因为反正再有野心,在太宗朝谋叛,那简直是经验宝宝。
  李玄霸会厚待自己的下属,把他们养得肥肥的。如果他们野心过大,正好宰了补足唐初穷得连老鼠来了都会摇头的国库。
  李玄霸在为颜真教授南海诸事时,一个黑红脸的憨厚汉子过来敲门。
  李玄霸开门后,让那人进门,对颜真道:“你先回去仔细把这卷书背熟,再找些南海外夷人学学语言。使团很快就要出发,提前抱佛脚,总比一无所知强。”
  颜真开玩笑地抱怨道:“三郎君该早些告诉在下,让在下多一些准备时间。”
  李玄霸道:“这也算对你的考验。”
  颜真叹气:“那在下可要努力了。”
  李玄霸将工作布置下去后,带着黑红脸的憨厚汉子离开。
  憨厚汉子做护卫状,为李玄霸驾车。
  李玄霸坐在他身旁,装作学习如何驾车。
  他年纪增大后,不仅要学骑马,也要学驾车。
  这个憨厚汉子是去年水灾时进入唐国公府,驾的一手好车,被李玄霸要了过来,专门教他和二哥驾车。
  马车行驶起来后,驾车的两人压低声音说话,即使周围没有遮掩,其他人也很难听到。
  李玄霸道:“向固,辛苦了。”
  向固有些后怕道:“陛下很生气。”
  他将宫中的事告知了李玄霸,道:“这样说真的没关系吗?”
  向固一进入唐国公府就被李玄霸发现了身份。
  李玄霸的感知很敏锐,向固自以为很隐秘的偷听,立刻就被李玄霸揪了出来。
  李玄霸没有立刻揭穿向固,而是去寻了向固的家人,将他的家人控制起来。
  向固自以为是孤儿,没想到只是与家人走散。他的家人恰好因为水灾逃难,李玄霸便将这家人买了进来。
  后来李玄霸给向固摊牌,如果他没有找到向固的家人,大概就会将向固交给父亲处理。
  向固不知道李玄霸是如何寻到他的家人。但他有了家人后,就算他不想投靠李玄霸,李玄霸将这件事捅出来,皇帝也不会再信任他。
  何况他已经暴露了,结局不是死在皇帝手中,就是死在唐国公手中。
  如果是以前,向固不惧怕死亡。
  但有了家人,家人还一直在寻找自己。在以为自己已经去世后,家人连逃难都带着自己的牌位。向固就有了软肋。
  杨广在各家安插探子只是一步闲棋。其实杨广对这些探子的控制力度极差。
  无论是勋贵还是旧世族,都是刚从魏晋南北朝的乱世走来。他们的府邸中有许多私兵,打造得如铁桶一般。杨广哪可能打探得到消息。
  向固本来想敷衍一点,就说自己被唐国公打发得远远的,偷听不到唐国公府多少事。
  李玄霸却让他偶尔递一些唐国公府的家里长短给皇帝,既显示他确实没有被重用,打探不到核心机密,又能让他在杨广面前有点存在感,混淆杨广的判断。
  李玄霸让向固给杨广传递的消息,多是家中如何偏心,李渊对他和李世民如何严厉。
  这点消息对唐国公府不痛不痒,对杨广也没什么用处。杨广只把向固当做其他探子那样按时禀报琐事的庸人,没有怀疑向固连这点小事都在骗他。
  这次李玄霸又让向固给杨广递了消息,把被罚的事添油加醋。
  向固好奇道:“主人如此年幼,就要自污了吗?”
  李玄霸笑道:“不是自污,只是让陛下知道,他若想打击唐国公府,别从我和二哥动手。我和二哥只是小喽啰,他打击我二人对唐国公府一点用都没有。相反,如果他将来想拆分唐国公府,就要对我和二哥好。”
  向固感到毛骨悚然。
  三郎君这么年幼就想着与长兄争夺唐国公的位置了吗?
  三郎君是想为二郎君争夺唐国公府继承人,还是……不,三郎君和二郎君的感情极好,一定不会对二郎君动手。
  向固把自己恐怖的猜测压下。
  李玄霸道:“我将派颜真随同大隋出使赤土国的使臣,去南海为我做些事。你若有兴趣,可一起去。”
  向固道:“小的任由主人安排。”
  李玄霸摇头:“我是真心想培养你。赤土国遥远,海船虽然沿着海岸线行驶也可能会遇到危险。我若直接派你去,担心你会猜测我要除掉你,所以我才问你自己的决定。”
  向固面色忐忑:“不,不,小的怎么会如此揣度?”
  李玄霸道:“将来我的人都会去海上逛一圈。如果你愿意去,将来就跟着我。如果你不愿意去也没关系,你好好练一练骑马射箭,将来跟着我二哥。放心,你帮了我许多,我不会亏待你。”
  向固咬了一下牙,做出了选择:“请让我跟随主人!我愿意去南海!”
  虽然向固本心更倾向于李二郎君,但就算李三郎君说给他选择的权力,他又哪敢选?
  李玄霸道:“那好。你做好准备。你不会晕船吧?”
  向固道:“我会水。”
  李玄霸道:“在海上会水也没用,只要不晕船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