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作者:庄不周      更新:2024-05-02 16:48      字数:1898
  他转头看着周忠。“嘉谋,你这从子知机,又能吃苦,将来可以大用。”
  周忠含笑说道:“能得司徒一赞,他就算是再吃些苦,也是值得的。”
  王绛更尴尬。
  贾诩轻咳一声。“话虽如此,毕竟不是急在眼前的事,大可从长计议。眼下北疆的紧要之处还是维持稳定,不宜急于开战,更不宜深入大漠。朝廷钱粮紧张,支撑不起这样的消耗。”
  杨彪表示赞同,随即又说道:“凡事当量力而行,不可勉强。臣以为,朝廷还是当着眼于中原,尤其是荆州、益州。”
  刘协问道:“赵公可有消息来?”
  “暂时还没有。”杨彪一声叹息。“益州太大了,又多山,要想走完诸郡,可比凉州难多了。”
  刘协眉梢一动。“赵公不在成都?”
  杨彪愣了一下,随即说道:“臣不清楚,好久没有收到他的消息了。”
  刘协看看杨彪,没有再问。
  赵温去成都快一年了,开始还有消息来,后来消息渐少,连点音讯都没有了。尤其是免了他的司徒,由杨彪接任之后。
  是有了情绪,还是说降不顺利,没人知道。
  但是这个情况显然不正常,杨彪应该知道些什么,只是不方便公开说。借着这个机会,提醒他重视荆州、益州,而不是将重心放在北疆,便是明证。
  “治国当有轻重缓急,臣赞同太尉之议,眼下当固根本。”杨彪将话题扯了回来。“建安元年俘虏的鲜卑、匈奴百姓今年当归籍,这件事处理好了,不仅可以安定当地的百姓,还能为将来守边打下基础。像那个少狼主的事,越少越好。”
  杨彪叹了一口气。“这些都是人才,如果不能为我所用,将来就会成为大汉的劲敌。”
  刘协淡淡地说道:“杨公说得有理,太尉府、司徒府多关心一些。不过也不必苛求。人各有志,总体上保证公平即可。”
  他掸了掸衣服。“总不能出现一个宴明,就要让所有的鲜卑人、匈奴人都满意。真到了那一步,只怕汉人就不满意了。远近亲疏,人之常情,治国也是如此。慢慢来,不要急。”
  “唯,臣等遵旨。”
  “当年檀石槐自以为势大,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拒绝了孝桓皇帝和亲。如今他的女儿活下不去,要向朝廷求援,我们也不必过于殷勤。大鸿胪寺安排一下,派人与他们接洽,看看他们都有什么样的要求。合理的可以考虑,不合理的就拒绝。要是他们不知进退,就交由燕然都护处理。”
  “唯。”王绛躬身领诏。
  会议结束,众人告退,刘协将杨彪留下。
  换了茶,重新入座,刘协单刀直入,问起了益州的情况。
  杨彪离席,拜倒在地。“陛下,臣有欺君之罪,请陛下惩处。”
  刘协看了他一眼,一动不动。“那你也得先说是什么样的欺君之罪,朕才好决定如何惩处你。你一开口就请罪,是真心请罪呢,还是要朕先免了你的罪?”
  杨彪伏在地上,有些僵住了。
  天子的声音不大,但语气很重,显然心情不太好。
  “杨公准备跪多久?是不是朕不免你的罪,你就不起来了?”
  杨彪吓了一跳,连忙起身。“臣岂敢,臣岂敢。”
  “说吧,益州究竟出了什么事,以至于赵公滞留不归?”刘协端起茶杯,浅浅的呷了一口茶。
  杨彪沉默了片刻。“陛下,益州……正在交战。”
  刘协面不改色,语气淡淡地说道:“谁和谁?”
  第七百八十二章 分而治之
  益州这几年的情况有些复杂。
  简而言之,大致可以分为刘焉、刘璋前后两个时间段。
  刘焉死于兴平元年。当时朝政控制在李傕、郭汜手中,朝廷自顾不暇,对益州更是鞭长莫及,能做的只是任命一个新的益州刺史。只是奉命接任益州刺史的扈瑁到了汉中,就被益州人拒之门外,无法前进。
  无奈之下,朝廷只得接受益州上书,承认刘璋子继父业,领益州牧。
  益州成了益州人的益州,却并非从此太平。
  益州人拥立刘璋,是因为刘璋为人温仁,易于操纵。但刘璋温仁,不代表刘璋就蠢。刘璋易于操纵,也不代表益州人就可以为所欲为。
  事实证明,益州人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拥立刘璋接任益州牧后,主事的赵韪就率部赶往朐忍,准备进攻荆州,报刘表进攻益州之仇。但事与愿违,赵韪不仅没能报仇,反而丢了性命,并造成了今日益州大乱的局面。
  关于赵韪之死,现在有不同说法。有说赵韪死于进攻荆州的战事,有说赵韪死于叛乱,也有人说赵韪死于刘璋安排的刺客之手。
  不管真相是什么,赵韪之死都是益州人的重大损失,权力落入了刘璋及其亲信手中,激起了益州人的愤怒,反对刘璋的叛乱就此起彼伏,一直没有停过。
  赵温到达益州之后,听到了截然相反的控诉,无法决断是非。要想搞清楚真相,他不得不四处奔走,询问叛乱者的意图。
  益州很大,而且山高水深,耽搁了不少时间。一年下来,赵温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调停的进展非常有限。
  之前他的大部分行程还在益州北部的蜀郡、广汉、巴郡,还时常有消息来。现在去了益州南部的犍为、越嶲等地,路途遥远,信息不通,好久没消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