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模拟器 第522节
作者:
一柄柳叶刀 更新:2024-03-03 00:02 字数:5199
这话听起来,看似随意,但实际上,它所直接针对的,就是对骨折指南的修正。
外科的第一条:适应征与禁忌症。
任何手术都有其适应征与禁忌症。
周成翻完后,就要回到骨折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时,就看到,陈吉武教授等人的面色也都纷纷凝重了起来。
骨折的手术适应征与禁忌症,骨折的治疗原则,就是华国医学会骨科分会的创伤外科学组编撰的。
编撰指南,是需要各个顶级的专家坐在一起,详细的商讨,然后做出来的标准化的治疗建议。在座的这些人,是其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可他们一向都认为,指南的编撰必须要有全面、细致、安全这几个原则,同样,也要先进。
而指南的存在,是需要进行修正的,修正之后,印发到学术网站或者是分发,并且印刷装订成册,供给全国的同行们学习。而且,很多的医疗事故的评判,也都是根据指南来的。
事关重大。
刘志斌教授又抬起了手来:“小周,你先慢一会儿。你这个骨折的手法复位,有系统的理论纲了,有做过临床课题嘛?有相应的客观数据吗?”
这特别重要,什么样的骨折,要进行手法复位,什么样的骨折,必须要做手术,这个原则性的东西,如果可以探讨得更加清楚的话。
是华国整体医疗质量的提升,也同样可以节约很大的医疗资源。
(注解:作者的接触面,大概就只是在骨科,拜谢恩师及师爷的恩惠,因此接触过一些常人没接触过的东西,因此本书中的内容,可能局面会铺开得稍微细致一些。)
(期待各位书友鉴赏,每一种东西,其实都有更加深层次的社会因素、学术因素及经济因素在,小刀不才,愿意将这些一一剖析给大家听,尽量以大家喜欢看的方式,如有同道、老师观看本文,有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数据有,但是不是在现实中,所以周成并不能拿出来,但也实事求是地讲:“刘老师,这个非常抱歉,之前我在做手法复位的时候,只是在八医院做过一些病人。”
“病例的数量不多,而且还在追踪之中,数据也正在收集。”
周成继续不卑不亢地说:“用更加谨慎地角度来讲,我接触的一些病人,在此分型之列的,手法复位后的短期疗效,都颇为不错。最早的一批病人,已经是脱下了石膏,开始正常的功能锻炼了。”
周成现在非常拧得清层次,做了就是做了,没做就是没做。
他在八医院进行手法复位是在十月末十一月初,现在的时间是三月初,的确是效果很好,周成也知道效果很好,但是那是在模拟世界里面。
真实世界的数据,就相当有限,周成更知道,刘志斌等人感兴趣的肯定是周成现在列举出来的,在原本指南手法复位适应征之外,周成个人列举出来的手法复位适应征之内的这些疾病分型。
周成的话,让众人都陷入了沉思,包厢里面,可谓是落针可闻。
刘志斌左顾右盼了一会儿。然后表情极其严肃地问:“徐院长,您怎么看?”
徐达山,积水潭创伤外科的行政主任,副院长,也是华国医学会下京都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外科学组的组长,主要负责人,比刘志斌的掌握的资源,相对要多那么一丢丢。
徐达山本是看在周成与陈吉武教授认识的份上,对周成有颇多的看重和关注,不过就现在而言,似乎,周成自己通过他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得让他稍微改观了。
越是基础性的东西,关系越大。
如果是说,连手术的适应征都改了,他们还在研究本可以不做手术的骨折分型,怎么去把手术做得更好,你研究个der?
这就好比,你想着怎么把青菜炒得和肉一样好吃的时候,他妈的肉价已经是青菜价格了,只是单纯从好吃和营养学的角度讲,吃肉不好吗?
徐达山稍稍有点坐立不安,左右看了一圈,对门口的一个人说:“辛苦把门关一下。”
显然,他是打算说一些,不便被外人听到的东西,而且还很深刻。
陈胜武马上就去把门给反锁了。
徐达山就稍稍敲了敲桌子,说:“不好意思啊,各位教授,打扰了,稍微借用你们的一点宝贵时间。”
“其实,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一直都在探讨如何提升我们医疗质量,如何提升我们的服务质量的问题。”
“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而且永远不会停止。本人不是领导层,所以普及面不多,因此只是说一些我们骨科方面的问题啊。今天所说的内容,出了这个门嘞,大家就都忘记,不要再传出去。”
徐达山的话,让其他人都笑了笑,没回话,打断徐达山。而申德主治医师就在这时候给周成接了一杯水,然后示意周成先坐下,听徐达山教授怎么说。
“每个医院的层次不一样,所以接触的面也不一样。我们国家现在的医疗,正在不断的下沉。我们所能够直观感受到的就是,我们现在创伤外科的骨折病人,就更少了。”
“更多的是一些复杂骨折或者手外科的病人。这是好事,这在一定程度上,敦促我们必须要更加提升自己的专业实力和专业能力,如果拿不下下面医院解决不了的病例和难题。”
“我们这些老家伙啊,就该去改行或者多做副业,都吃不了饭了。创伤外科,目前的圈子就这么大,病人的体量也就这个样子。”
“手法复位这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之所以碰的人不多,是因为做了它吃力不讨好,具体的原因,我就不细说了啊,大家懂得都懂。”
“但其实,不管它怎么样,其实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大,因为我们就没有单纯的骨折病人,每年几个,如果就靠着这个吃饭的话,那我们就早就饿死了。”
徐达山的话,非常伤人。但也非常真实。
他在的医院是哪里?积水潭啊,骨科明面上排名全国第一的地方,他缺病源么?缺也不缺,好的病源基本没有,差的一堆。
所以,如果要把病源进行分流的话,那么,积水潭、和协这些国家的顶级医院,必须就要专精于解决复杂的问题,然后把骨折、清创等急诊病例,放给下级医院去做。
这是个正在进行的问题。
但是,如果说,现在把周成的这个课题,一旦做成功之后,下发了下去,全国都统一这么搞,对病人是够好,够优惠的,另外一个问题来了。
那下级医院的医生怎么办?还吃不吃饭呢?
骨折、创伤,就是他们的病源所在,一个医院的病源,就是他们的根本。要他们陡然之间地去更加深入地学习更加困难的术式,处理更加复杂的病人。
那病人为何不直接去更好的医院呢?
医生也是人啊,人就该有七情六欲,需要吃饭,需要赚钱养家,但凡在国家没有实行兜底制度,能够保证医生的合理合法收入之前,如何吃饭这个问题,就是个根本性的问题。
一个月的工资,两千多,四千多,然后京都是五千多,能吃饭,吃屁都没你的份儿!
不过,徐达山看问题,肯定没有这么浅显:“这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个东西好,就得去做,但是放在什么地方做,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你说把骨折的手法复位,放在我们医院做,那一年都压根儿碰不到几例骨折病人,怎么办?”
“就连急救中心,120指挥中心都知道,咱们积水潭不做骨折,不是因为我们不做,而是我们在处理复杂病人的时候,就已经把床位占满了。”
“也不能不做,所以我的建议啊,是把这样的一个临床课题,放在地级市医院里面去做,那里病人多,而且也有县医院送一些复杂病例过去,正好可以同时满足开展临床课题的条件。”
“也不会伤及到同道们的根本性利益。”
说到这,徐达山又挠了挠头:“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课题的所有权属于谁?谁去主持,谁去开展,然后还吃力不怎么讨好。”
“但它的上限高啊,做出来之后,对创伤外科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个我们还需要特别细致地研究一下。”
“我要说的,就这么多,其他教授,你们觉得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没有?”
周成听到徐达山的话,稍微有点感动。他思考问题的深度,非常深刻。
华国是一个大国,十几亿的人口,不是开玩笑的,而且每一个想法和决定,都是会影响着一大批的人的。
更好的经济因素下,越来越讲究以人为本,但是这个以人为本,不能单纯地以百姓为本,而是要以所有人为本,把所有人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到。
只是单纯地考虑底层的因素,把中层全都杀掉?
现在的医生处境有多尴尬,就知道这样的想法,到底有多么可笑了。一个正统的博士,毕业后的工资与其他专业的硕士相差无几。
肯定会有人说,医生越老越吃香,活到老干到老,七十多岁,还能挣钱。
换个思路来想啊,七十多岁还要挣钱,老了还要挣钱,而不是颐养天年,在同样的学历和阶层下,难道不可怜么?
最开始的读书的线,至少是相对最公平的。
这话一般人不敢接,也不好接。
景观星教授想了一会儿,听到没人接话,也就叹了一口气,把话茬接了过来:“徐教授,你分析得已经非常深刻的。但是我觉得,我还是要补充一点,那就是,这个课题是不好做。”
“也不能不做,而且还不可能是一两个人去做,得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动用一定的人力物力去做,这才现实。”
“如果没有教授们起身来带这个头,一般的地级市医院,不敢接,也不会接。碰这个浑水,这个如果要做的话,就只能是大家一起来起头去做。”
“不牵涉什么利益,也不要去争什么名声。就单纯地以学术的方面,把这个课题铺开。”
“这个,我们到时候可以开一个线上的会议,拉拢更多的人吧。”
“我觉得,最后还可能要请几位院士亲自出面,才更好做。才能够打开这么一个局面。并且,这个手法复位所失,正好又有了现在的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这个新术式来填补。”
“正好是一些契机。”
这是一件大事,这件大事,甚至都不是单纯的几个教授牵头就能做起来的。
魔都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外科学组的组长,景观星觉得自己在任上还是要稍微做出来一点成绩的。
刘志斌教授闻言,稍稍想了一下后,说:“目前骨科的创伤外科学组,一共五位院士,分别居于京都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01,港大附属医院,北河省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及解放军总医院。”
“我以前与卜老倒是挺熟的,但是卜老却?所以?”
“再慢慢说吧。”
不过,刘志斌、徐达山等人都讲了之后,陈吉武教授突然提出来了一句:“各位教授,你们都讲得这么火热,怎么不好好地听听,周成到底有什么想法了?”
“这个课题,这个手法复位,都是他做出来的,说不得他也有自己的安排和规划呢。”
陈吉武想,你们都安排这安排那,都还没问正主意见,你们搞个什么啊?万一周成不同意呢?撩跷子了,然后你们把人找到了,这多尴尬?
余秋化看了看薛修德,然后还是主动问:“小周,你自己对这个手法复位的课题,有没有自己的想法?”
周成自是有想法的,这也是他对后续课题的一个谋划的大方向,只是以前人微言轻,所以找不到什么助力。
正好借这个契机,稍微表述一下,倒也可以,成就成,不成拉倒:“有一点,但不全面,也或许会与各位教授的思路有背的地方,还望指正。”
周成这么说的时候,看了一眼杨弋风,杨弋风顿时有一种后背发凉的错觉。
而这种感觉,是他以前在周成身上没体会到过的。以前,在八医院,与周成相处的时候,周成不过就是一个干将,从来都没有开始思考和谋划,比他都不足。
可这次被自己安排去了京都后,与陆乾州接触之后,接触面更加广后,竟然会带给这样的感觉,这是周成在成长啊。
而且,也是每一个人都该经历的成长,包括他们这些年轻人。如果单纯地只是需要搞学习,那多好啊,但是,学术圈子里的东西,除了自己变强之外,还得把视野更加往外扩。
华国的学术圈,在世界的学术圈子里的地位,周成,这就是我希望你能够顶起来的,任何人都孤木难支。
你若只是一个普通人,你自可做好你自己的学生,做好自己的医生,治疗好你自己的病人即可。甚至你可以稍稍地开展一下自己的课题。
但是你有了能力,你的接触面还不敢广,还不敢拔高,还不打开自己的视野,还不开始慢慢思考的话,那么所有与你接触过的人,都有责任……
人就是社会圈子里的一个组成,任何组成,都得重新排位,资源也会重新进行组合,现实不是那种一往无前的直线。
这些东西,他没必要给张正权讲,张正权还不够格,他也没有给自己的老师说,自己的老师,他的局面已经铺在了湘省,他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
只是他的方式过于平和,所以把周成漏掉了,也被罗云把周成给支走了,但是杨弋风清楚,罗云接触的面,并不低,所以罗云一直都在把周成往外面带,因为罗云自己也在往外面走……
杨弋风正要开口打断,让周成不要安排他,他自有自己的想法,周成就已经把他打断了。
“各位老师,我说一句不太好听的话就是,为了这个课题,太过投入特别多的资源,并没有特别多的必要。而且,最好的就是投入相应匹配的资源,并且给予一定的平台。”
“就好比,我现在所在的组,陈胜武师兄,就比较适合这样的课题。如果能够多几个陈胜武师兄一样的人的话,不用很多,就十几个,他们就正好胜任这个课题的规划与实施。”
周成说得非常认真,内心也进行了更加深入地筹划的。说句不好听的,这样的基础性的课题,拿杨弋风去做,有点大材小用了。但是也要有人去做。
周成的盘算,得需要有人来帮忙,他现在握住了不少的王炸,得慢慢把他们丢出来,就比如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这样的课题,就适合杨弋风这样的天才,不适合陈胜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