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福运炮灰 第239节
作者:
人生若初 更新:2024-02-10 16:06 字数:4315
有了他打头,其余知青都动了念头。
不过想拿到病退的证明也难,首先还得原籍同意才行,否则人回去了,粮食关系没转,他们回去吃什么?
陆陆续续的,问消息的知青不少,但成功的就陈林一个。
这会儿闹起来的,却是罗大江。
他早早的娶了当地的媳妇,早些年靠着媳妇和媳妇娘家的帮助,过得倒是有滋有味,还生了一儿一女。
可高考恢复了,陈林回去了,罗大江也开始心动,对现状不满起来。
他是往赵家跑得最勤快的人,可着劲讨好赵建国,想让他帮忙弄一个回城的证明。
赵建国怎么可能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只能暗示他要是能把证明搞定,自己也不会卡着,可要是不行,要么高考,要么老实待着。
罗大江无可奈何,回家就闹着继续高考。
可他媳妇哪儿能答应,都说好了去年试一次,成就成,不成就老老实实的过日子,偏偏罗大江现在跟失了魂似的,活儿也不好好干了,连两个孩子都不上心。
就为了这事儿,两口子整天吵架,这也不是头一回了。
眼看外头的动静越来越大,赵建国皱了皱眉:“不行,我得去看看。”
王春花拽住他:“他们俩床头打架床位和,你去掺和什么?”
“这么闹也不是事儿,我再过去劝劝。”
赵建国心想自己是大队长,总不能不管不顾,到底还是出门去了。
第125章 125 .回城
赵建国赶过去的时候, 罗大江两口子已经动起手来,把孩子吓得哇哇大哭。
罗大江两口子吵得天翻地覆的,周围看热闹的不少, 偶尔也伸手拦一拦, 倒是没见娘家人,大概是吵架的次数多,那边懒得管了。
“有话好好说, 这么大人了,你们就算不想想自己, 也得为孩子想想。”赵建国沉下脸, 瞪了眼两夫妻。
罗大江瞧见他先停了手, 被妻子抓了个满脸开花,疼得他龇牙咧嘴。
“大队长你瞧瞧这泼妇,我就提了一嘴想今年再考,她就闹得没完没了。”
他媳妇也停了手,委屈的哭嚎道:“家里就咱俩挣工分, 你不下地干活,难道让我一个女人下地干活养活你们爷三,我的命怎么会这么苦。”
罗大江冷了脸:“咱家又不是没积蓄, 谁让你养着了。”
“咱家家底你不知道吗, 够花多久,再说了, 之前说好了只试一次, 现在一次不行你还要再来一次, 要是这次也不行的话, 你是不是还要继续考?”
“我是你男人,男人求个上进, 要个前途是好事儿,有你这么闹着拦着的吗,是不是我一辈子烂在这个小山村里你才满意?”
“好啊,你现在后悔了是不是,早知道当初我就不该嫁给你……”
赵建国见他们俩越吵越是不像话,冷声喝道:“够了,都给我闭嘴。”
“大江媳妇,当初你是要死要活的要嫁给他,你妈劝你说知青干活不成,你还说吃糠咽菜也愿意,现在还说这个做什么,除了伤感情有啥用?”
大江媳妇开始抹眼泪:“我,我就是后悔。”
“那这世界上可没有后悔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人是你自己挑的,酸甜苦辣都得你自己咽下去。”
赵建国见她只是一味的哭着不说话,又看向罗大江。
“大江,你是不是后悔娶媳妇了?”
罗大江抹了把脸,看向同床共枕多年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摇头道:“大队长,你是知道我的,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思。”
“大队长,我跟你说一句实话,这农村的生活和城市的生活,还是有巨大差距的,我不光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她和两个孩子啊。”
“要是我能考上大学,将来就能带着她跟两个孩子一起进城,孩子还能在城里头读书,不比待在这山沟沟里强多了?”
大江媳妇哭着哭着没声音了,搂着孩子没说话。
赵建国冷笑一声:“我们金水大队也不比城里头差,今年考上大学的,我家可就占了三个。”
罗大江忙道:“是是是,我不是那意思,我就是想说种地多辛苦,为人父母的,我不图自己多松快,就希望孩子将来轻松点。”
“你真的是这么想的?”罗大江媳妇开口问了一句。
罗大江赌咒发誓:“咱俩孩子都有两个了,我就算能狠心抛下你,难道连咱儿子都不要了?再说了,咱俩可是领了结婚证的,我真不要你的话,你上城里头告我去。”
“大队长,你给我做个担保,只要我能考上大学,去哪儿上大学都带着他们母子三。”
又盯着妻子:“你不就担心这个吗,咱俩结婚这么多年,你还信不过我?”
赵建国听了摇头:“人心隔肚皮,我可不帮你做担保。”
但他瞧见大江媳妇明显是心动了,也不劝,只说:“你俩是夫妻,有话就好好商量,整天这么吵吵嚷嚷像什么样子,吵成这样子,你哪儿还有心思读书?”
大江媳妇想了想,擦了眼泪道歉:“建国叔,对不住,又让你跑了一趟,我,我这让别人看笑话了。”
“笑话不笑话倒是无所谓,两口子过日子磕磕碰碰,有话还是彻底说开了好。”
他又看了眼中罗大江,说:“我听孩子也说了大学的事儿,大学是给补贴,但你们一家四口想在城里头过日子,那点钱肯定是不够的,所以能不能考上大学,考上后怎么办,你们俩自己商量,别闹出事儿来。”
赵建国到底是偏向自己大队的人,笑着警告了一句:“你要是真当了陈世美,抛妻弃子,那我带着她闹到你学校,你单位去,想必国家会给个说法。”
罗大江拍着胸膛保证:“我罗大江虽然想过好日子,但绝对不是那样的人,媳妇陪着我吃了好多年的苦,这份情我是记在心上的。”
“那就好。”
赵建国见他们俩没再吵起来,背着手往外走。
身后,罗大江叹气道:“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你还要我怎么办?”
“大江,你真的有把握吗?”
罗大江对媳妇还是有感情的,解释道:“现在回城政策里,除了高考这一条路之外,就只能靠三招和病退、困退、顶替。”
“我家的情况你是知道的,根本不符合病退、困退的条件,顶替你就别想了,我爸妈要是肯花这个力气,当初我就不会下乡。”
“那三招呢?”大江媳妇试探着问。
罗大江叹气道:“三招可比病退还难,你想招供招干这样的好事儿,哪儿能轮到我。”
“只有高考这一条路不靠人脉关系,比别的路都要公平公正,媳妇,我真的想再试一试,如果成功了,我保证带着你们一起走。”
大江媳妇犹豫道:“可大队长说了,学校给的补贴自己吃喝是够了,带我们三哪儿够。”
“那就想办法,在城里头找个活儿干,给人补课,再不济给人扫大街也行,人还能被尿憋死?”
大江媳妇一想也对,忍不住笑了起来:“你说的也对,要扫大街的话我去,不能让大学生丢人,实在是不够吃就让我爸妈送一些,前后也就四年,等你工作挣了钱,再还给他们就是了。”
夫妻俩有商有量,倒是没再争吵,两个孩子靠在父母的怀中,脸上的惊惧也都消失了。
赵建国回到家喝了几口水,叹气道:“罗大江虽然闹得厉害,倒还算惦记人。”
王春花也说:“城里头日子多轻松,人人都有公粮吃,他们想回去也是正常。”
“建国,还得是你有先见之明,当初硬逼着大家都领证结婚,不然真的闹起来,知青们一走了之,被丢下的可就惨了。”
赵建国叹了口气:“你说城里头真的有那么好吗?”
“那当然好,不用风吹日晒的种地,不用担心天气不好地里头绝收,你瞧瞧咱建英,长得可比我跟弟妹年轻多了。”
王春花心底也觉得城里头好,虽说前些年城里头乱的很,但光是粮食这一点就比农村强。
赵建国看了她一眼,没说话。
“你这是啥表情,不赞同这话吗?”王春花奇怪的问。
赵建国见四下无人,低声道:“你不知道,前些日子公社那边闹出一件事儿,说有女知青想靠招工回城,到处找关系,结果被某些人利用迫害了。”
“啥?”
“那女知青竹篮打水一场空,闹了出来,上头才知道这事儿,一查不止她这一个受害者,这几年陆陆续续的加起来,得有十多个女知青受到了迫害。”
“现在那个人已经被抓起来了,上头要打击这种不正之风。”
王春花也才知道居然有这种事情,吓了一跳。
“他们怎么敢,还持续了这么多年,难道就没有女知青告发吗?”
赵建国叹气道:“这种传出去对女方的伤害很大,女知青大部分是吃了哑巴亏,要不是这次的女知青不甘心闹出来,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受害。”
“她们那也是自愿的,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还不是自己有求于人。”王春花有不同看法。
她可是知道大队里某些女知青就喜欢勾搭着别人帮忙干活,甚至还有人勾搭赵建国的,幸亏她家建国为人正直,很快肃清了这种不正之风。
赵建国摇了摇头:“许多女知青十六岁就被迫下乡了,下乡前都没干过农活,吃不下农村的苦想回城很正常,只是被人利用了。”
“你是没见过有些地方,乱的很,就算不图什么,女知青年轻漂亮的被人欺负也是常有的事情,更别说有些人利用职权欺辱了。”
王春花沉默下来,这些年金水大队太安宁了,以至于她都差点忘了这些安宁是在赵建国的“公道”下才能维持。
不提别的,就上河大队下放的女知青,无一例外都嫁给了本地人,难道她们都是自愿的吗?
前两年还有隔壁大队的女知青哭着求着,想着法子想换到金水大队来,后来这事儿不了了之,没了声响,再一打听,那女知青嫁人了。
这里头的官司谁说得清呢。
“建国,至少咱们金水大队没这样的事儿。”王春花开口道。
“至于别人怎么样跟你没关系,你又不是他们的领导,哪儿管得了那么多。”
赵建国自然也知道,他只是心底觉得可惜,听见那些数字的时候觉得触目惊心。
“你说的也对,现在我年纪也大起来了,大队长还不知道能干几年。”
“就算你不想干,社员们能同意吗,这些年要不是你,大队能过得这么顺风顺水的吗?”
王春花一提起这个就很自豪,大队里的拖拉机、水稻粮种、大肥猪,哪一样不是赵建国豁出面子去公社要来的。
社员们但凡有眼睛的,都能看见赵建国为大队付出了多少。
赵建国笑起来:“可别,我还想休息几天,等找到合适的人就把这担子交出去。”
口中这么说,赵建国心底也知道这几年绝对平静不了。
大队里的知青们都是定时炸弹,以前高考没恢复还好,大家都得下地干活,现在高考恢复了,如同往湖里头丢了一颗大石头,砸得所有人都平静不下来。
如今知青们干活没几个肯下力气的,他们都留着心思回屋看书,看得出来,心思都不在金水大队了。
赵建国劝也劝了,骂也骂了,知青们依旧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