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构架
作者:傲骨铁心      更新:2023-05-26 12:40      字数:3522
  制作出来的这3000套成衣并不是周士相前世常见的那种军服,而是沿用了明军固有的军服式样,不过在右臂上面用黑线绣了“太平军”三字。
  这种布甲军服比棉甲要轻,透气性也更强,对于太平军这一支短期内必然是在南方作战的军队肯定是最适宜的,真要弄些又厚又重的军服出来,恐怕士兵们反而要怨声四起。
  周士相也没有别出心裁设计什么新式军帽,依旧是沿用南明军队常见的斗笠式军帽,帽身以竹子和布编成,帽顶上方插有系有红绸的尖顶,看起来倒也威风。
  其实周士相倒是想为士兵们都弄一顶铁盔戴戴,如此就可以在战场上减少头部受伤的概率,可是太平军暂时没那个条件制作上万顶铁盔出来,便只能暂时先用这种斗笠帽子。
  周士相夸赞了林万福,也夸赞了泰达布行杨家那帮人,对于他们能在短期内就赶制出这批成衣表示很高兴,也很满意。又吩咐下去,给军服司的500女工记一次嘉奖,如此这些女工便可以从设立在各地的公库领取十斤大米和一斤猪肉或五个鸡蛋改善生活。
  林万福打知道“女婿”要来后,便张罗了一桌酒菜,结果周士相并没有留下吃饭,而是命人将这3000套成衣送到良字乡给步军左营换装,又要他们抓紧制作下一批,同时把500双军靴的制作提上日程。
  吩咐完这些事后,周士相便去永乐乡公所察看本地移民的安置情况了。这让林万福很是失落,抱怨女儿肯定是没把大帅伺候好,要不然昨“女婿”见了丈人这么冷淡的,他还借着这次机会和“女婿”好好谈一谈,是不是把他调到县城去弄个肥差,而不是在这军服司里成天做衣服。实在不行让他去干老本行,替太平军公库打理钱粮也成啊。自家“女婿”的事,他这老丈人难不成还能上下其手,败“女婿”的家当不成?
  见林万福这么失落,原罗定州城泰达布行的掌柜杨万全乐了起来,早在罗定时他就不耻林万福的为人,为了点银钱竟然把女儿送人当侍妾,再之后又为了自家小命把女儿轰出门,硬塞给周秀才,实在是耻为人父。现在倒好,周秀才压根不理会他,看他往后还好意思老是摆幅大帅老丈人的臭模样了。
  当初周士相在罗定大抄士绅和大户人家,又把这些人家全部裹挟带走,杨万全等人心里不记恨是不可能的,不过经历了新会保卫战,杨万全等人的心思多少也变化了些。最起码这几家人偶尔碰上的时候,不再骂什么贼秀才,而是称一声周秀才了。
  周士相一到永乐乡公所,就叫公所的人把名册和安置簿子拿来,一一细看了起来。移民安置一直是他很关心的事情,因为人口的多与少决定了香山的发展,也决定了太平军的强与弱,更间接决定了周士相自己的命运。
  在灵山镇时,周士相就反复对部下强调人口、粮食、盐铁对于太平军的重要性,三者又以人口最重。
  太平军前后从增城、顺德、番禺以及新安北部一些乡村往香山迁移了3万余人,这当中只有数千人是主动愿随太平军走的,其余的都是被强行迁移,或者说掳来更合适。当然,在对外宣传上,太平军都是强调这些百姓全部是自愿跟随的。
  3万多新移民的涌入迅速补充了香山急缺的劳动力,使得大量因战乱而抛荒的土地得到耕种,同时也为太平军提供了大量后备兵源。
  新移民是按照太平军后营模式进行安置的,其中一半的人口安置在了前山寨,组建了20个新村,统一由前山寨乡公所进行管理。
  前山寨乡公所是香山县十几个乡最大的一个乡,若论面积,足以超过周士相前世的珠海市。不过面积大是大,但前山寨的人口加上这些新迁来的移民也不过才3万多人,这点人口还不及一个下等县。而全香山县的人口加起来也不到十万,所以3万多新移民的涌入并没有引发本地人与外来人口在土地归属上的冲突。香山境内现有耕地完全可以消化这些移民。
  永乐和长宁这两个乡是香山县内最支持太平军的两个乡,这得益于当初铁毅在这两乡搞的十几起灭门惨案。
  正是这十几起灭门惨案,才使得永乐乡和长宁乡的地主士绅被连根拔起,宗族势力也被一扫而空,使得当地给地主家当佃户的贫民百姓从此得以解除捆在身上的人身枷锁,也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农民最重眼前利益,得到利益之后他们便会想方设法保住,因此在尝到太平军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后,永乐和长宁两乡的青壮对报名参加太平军十分踊跃。报名人数达到了3000多人,最终有近2000人加入太平军,这也导致这两个乡的农民家家都成了太平军军属,享受和后营组建的那些村子相等的待遇。
  安置在永乐乡的移民有4000多人,被安置于该乡东北部,组建了3个村,原先那里零散居住的村民则被乡公所迁到了本地人多的村子。
  周士相一一查看了该乡公所给付移民的口粮、农具、耕牛,及几个村公所的组建情况。虽然仍有些不足和瑕疵,甚至还能隐约看到一些贪污情况发生,但永乐乡公所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已经远超从前,仅此一点便足以让周士相满意,至于那些小节,在当下并不是周士相要关心的重点。
  以太平军现有的地盘和条件,考虑整顿吏治是个笑话,把这些公所的读书人整顿了,谁来替太平军办事?
  周士相还没糊涂到那地步。
  安置移民其实并没有花费太平军公库的钱粮,因为用于安置这些移民的钱粮原本就是从他们手中征收过来的,甚至连农具也是从他们家中带出来的。
  而有了各地的乡公所和村公所协助,太平军也没有为安置移民动用多少人力。移民所住的房屋都是由他们自己搭建而成,田地也是由他们自己耕种,太平军要干的仅仅是保证他们安全。而移民之间的一些纠纷则由公所处置,治安上面也有各乡的保安队负责。太平军完全就是把人弄过来然后便基本不过问。
  在看到该乡移民大多都是搭建茅草屋后,周士相忽有些不放心起来,因为香山这地方虽然气候好,物产丰富,可每年似乎也饱受台风之害。这些茅草屋搭建容易,但一旦台风来袭,屋子倒塌也就是瞬间的事。
  回到香山后,周士相指示廖瑞祥马上组织人手在各乡兴建窑厂,大量制砖,由各乡公所统一规划地方建造砖瓦房,以改善百姓居住生活条件。当然,这些建好的砖瓦房首先要满足后营百姓需要,其后才能供应移民。如果移民和当地百姓自己动手,以出劳力方式参与制砖、盖房,那这些人也可以优先得到砖瓦房居住,以此调动移民积极性。
  烧窑技术这个时代早已成熟,找些曾经在窑厂干过的人来指导,周士相不担心会烧不出砖来。
  再三考虑后,周士相指示宋襄公在军帅府下设民务部,部下又设农垦、渔牧、驿传、工坊四司,专门负责香山建设和发展。
  宋襄公认为军帅府当主要管军,民务当交由香山县办,可在新会县衙成立类似户房、刑房、礼房的这样的公房处置这些事情。
  这个建议被周士相否决了,因为在他看来,太平军未来肯定不会就只香山一块地盘,所以必须在军帅府内设民务部,将来万一能夺取广州,那么这个民务部便可以立即拿出来改头换面成广东布政使司,以此来接管广东全省的权力,并迅速运转起来。
  宋襄公着眼于当前,周士相着眼于未来,他要建立的这个民务部完全就是一个小政府的构架,也是用于培养太平军自己的政务人才机构,若放在香山县衙肯定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且容易和县衙发生冲突,因此他强力推动此事。宋襄公拗不过他,只得答应下来,根据周士相的意见,在军帅府成立了民务部,同时将各司职责明文落实下来。
  周士相让宋襄公兼任民务官,因为没有具体官衔,所以这民务官便是个临时差遣。
  农垦司的职责便是专门负责农业;渔牧司顾名思义就是负责捕鱼和饲养牲畜;而驿传司则负责道路修整和驿站的建立;工坊司则是专门负责组建铁器作坊,并统一管理,另外还有承担军械制造的职责。
  因为这四司都是与民生切切相关,所以周士相不要那些读书人负责,只要宋襄公找些与之相关的人手负责,再配些读书人协助,这样就不会让外行领导了内行。
  农垦司的负责人是新会之战残了一只手臂的总旗钱丰,他不识字,不过在加入太平军前却是个种地的行家,且做事稳重,宋襄公便保了他做这个司主事。
  渔牧司的任务说重不重,说轻倒也不轻,前后掳获回来的牛羊猪马等牲畜有一两千,这就需要数量极多的饲料及食草。香山是鱼米之乡,境内水系发达,山林也不少,所以渔牧司要管好这些牲畜,另外还得负责组织一些渔民出海打鱼,为太平军和香山百姓提供鱼肉。最重要的是渔牧司必须组建属于太平军的养猪场和养牛场,甚至养鸭、养鸡场,以便能够让太平军有自己稳定的禽肉来源,减少百姓负担。和农垦司主事钱丰一样,宋襄公为渔牧司选的主事是个叫宋保的渔民。
  驿传司主要就是修整香山境内的官道,同时负责军驿的修建和维护。主事是廖瑞祥推选的一个姓秦的小吏,说这人从前干过驿卒,对这方面比较了解。工坊司主事是铁毅保举的一位属下,从前在老凤庄铜矿时专门给矿里打造器具,加入太平军后曾成功修好过一杆火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