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人血的馒头
作者:
射手座李不二 更新:2023-05-26 11:53 字数:2358
下午,顾小凡就把《亲爱的》主要的演员名单提交上去了,开始具体的筹备各种工作。
整个上影集团都开始运转起来,每个部门都开始为了这部年底上映的新电影忙碌着。
而这几天的时间里,上影集团也发出了宣传消息,在自己官网上公布了新片《亲爱的》的相关消息。
各大门户网站上,立刻登出了大标题:“顾小凡拍摄打题材,梁家晖,高媛圆加盟,改走艺术片路线~”
“顾小凡剑指贺岁档,打拐题材令人大跌眼镜,前景难料。”
多家网络媒体都对顾小凡这次的新片做出了大篇幅的报导,这都是上影部署好的前期宣传。
而同一时间,顾小凡也与高媛圆拍摄了一组定妆照片,顾小凡朴素的装束在扮演成东青时,就已经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倒是高媛圆的形象完全颠覆了大家的想象,颠覆,短发,素颜,脸上有雀斑,皮肤粗糙,穿着过时的红格子外套,显得极有故事性。
这个消息一传开,网络上的各大网站的留言板上就不断刷新出影迷们的新留言:
“这是顾小凡想干啥……农村题材已经很危险了,他还准备拍打拐?这片子有什么看的?”
“小凡哥这次是怎么了?完全看不明白吧,把高媛圆这大美女折腾成这模样是什么意思啊,难道他们要冲击奥斯卡吗?”
“别的不说,我就是光想想这个题材,我就知道这片子,一定是煽情,加煽情,继续煽情……绝对的艺术人生风格了。”
而这次,就连中国知名的撰稿人李承棚都专门写了一篇评论发表在《成都商报》上,抨击这个中国第一部打拐电影。
“我理解打拐作为一个题材被导演感兴趣的原因,因为这种故事充满了人性的煎熬和悲欢离合,是绝好的影视题材。
但是我却绝对反对打拐搬上大银幕,为此我要讲一个故事。
我曾经采访过很多被拐卖儿童的父母,多数执着寻子的主角,都是母亲;多数被执着寻找的,都是儿子。我从搜集来的众多寻子案例中,最终选择张先生作为采访对象,因为这是一位在找女儿的父亲。
我的动机很简单,要一个好故事,吸引更多人重视‘打拐’这件事(我相信顾小凡也一样)。
张先生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采访,后来他告诉我,多一次曝光,就多一些找回女儿的机会。哪怕可能性再小,和所有在找孩子的父母一样,他都一定会全力配合。
张先生就这样,云淡风轻地,从丢孩子的那个下午开始,追溯自己5年的寻子路。
我始终记得他讲故事的样子,没有表情,没有起伏,那些在我听来离奇的往事,从张先生嘴里说出来,都平淡到仿佛没有发生过一样。当然,大家都清楚故事的结局,女儿是还没找到,再跌宕起伏的剧情,对他来说,都没有意义。
张先生会为了好心算命师傅的一句指点,就远赴千里,去‘一个丘陵之中的王姓村落,找一户屋前有河、屋内有大黄狗的人家’,找被拐的女儿。任何一点线索,对他来说,都是希望,都要全力以赴。
张先生的语气里已经没有悲伤可言,可是已经把我牵扯进一场巨大的无助之中,在他依然充满希望的寻子征途,我心里无法抑制、越来越强烈的绝望,显得如此渺小软弱。
我们聊到某一段经历,他的记忆开始模糊,这时他从办公桌左手边的第一格抽屉,拿出一本满是皱痕的日记,手写的。
这个年代,已经很少遇到手写日记的人了,眼前这个糙汉子,竟然有如此细腻的习惯。我忍不住问了他原因。
他说,自己初中文化,从来不是感性的人,一直到丢了女儿。‘等女儿有一天回家,我想给她看这本日记,希望她不要恨爸爸,知道爸爸一直在想他,一直很努力在找她。’那么笃定。
一句话,彻底击溃了本来就处在崩溃边缘的我。那是我记者生涯中,唯一一次在采访期间嚎啕大哭。我下意识地中断了采访,道歉,告别,约好明天再继续采访,便夺门而出。
不自觉地,这故事燃起了我极大的同情心,以及野心。
第二天,我如约与张先生再次见面,带着摄影师。
张先生和太太又生了一个儿子,我心里有个画面,配合这个动人的故事,需要全家人配合完成,于是,张太太抱着儿子出现在我面前。
张太太始终顺着眉眼,面无表情,紧紧抱着孩子。张先生告诉我,小儿子出世后,太太几乎不让其他人抱孩子,尤其有生人在时,她会随时保持警惕。
我想摆拍一张全家福。一个充满希望的等女儿回家的画面。没有什么比这画面更接近我对这家人生活现状的想象了。
张先生、张太太、儿子、奶奶四个人位置确定,我把一辆儿童车推进了画面的右下角——这是女儿走丢前喜欢坐的车,张先生一直没舍得扔——制造某种虚位以待的感觉。构图成功,我退到摄影师身后,对着这家人说,稍微笑一笑,表现出一家人欢迎女儿回家的状态。
一片死寂。房间里只有我尴尬的回声。
我突然发现,这次采访真是一个烂透了的想法。我从未如此痛恨自己的职业,如此彻底地揭开了一家人心底最大的伤疤,摸透了伤口的轮廓,然后呢?
我最后没有用那张照片,但始终记得照片里一家人不知所措的表情。我是那么急迫地想去分享这个故事,以至于忘记了,这本身是一件太伤心的事。
揭开别人的伤疤,重复悲伤是一件极为残忍的事情,我想说,你揭开别人的伤疤?然后呢?你用呈现别人的生命最苦难拍成电影来赚钱,来争取奖项,这是不是在吃着人血馒头呢?”
这篇记实性的评判《亲爱的》的文章一出,立刻引发了无数的人赞同,很多人都觉得李承棚的论点很有道理。
很快的,各大网站似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新闻点,所有人都转载了这篇文章,上面标题大大的写着“顾小凡拍摄《亲爱的》,沾着人血的馒头?”
所有的事情都像是被事先安排好一样,每个人都道德的矛头直指向顾小凡,很多有心人都看出来了,背后有一股势力正在隐隐地压制上影集团……
几乎只是在短短几天之后时间之内,刚刚组建剧组,准备去农村体验生活的顾小凡,就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之中……